爱因斯坦曾预言:“没有蜜蜂,就没有授粉,就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 然而,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却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量蜜蜂神秘地“集体失踪”。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如果蜜蜂太少了,人们将告别多少粮棉、油料、瓜果?
2006年入秋以来,美国近30个州出现了蜂群不明原因大量失踪的现象,造成有些地区蜂农损失惨重。美国中部乡村地区的养蜂业者哈肯伯格说,天辰文章报导
他在佛罗里达州坦帕附近拥有的一座养蜂场,在几个星期之内,损失了多达2/3的蜜蜂,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现象。哈肯伯格指出,以往偶尔也曾见过蜂群消失的情形,但奇怪的是这次蜂房里都是空的,附近也找不到蜜蜂的尸体,看起来就像是有人把蜜蜂一扫而空。尼加拉瓜瀑布地区蜂农协会主席杜柏诺表示,当地约80%至90%的蜂农今年都遭受到惨重损失。他说,往年平均只有10%至20%的蜂农遭受损失。由于美国蜜蜂自2006年起大量死亡,为了农作物授粉,被迫改自新西兰进口用于重建蜂巢的蜂后,而导致进口蜜蜂的价格急剧上扬。
继美国之后,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瓜瀑布地区,2007年以来,也突然发生数以百万计的蜜蜂死亡,引起地区蜂农的忧虑。在加拿大卑诗省匹特草原经营7年养蜂场的林华荣博士,昆虫学养蜂专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美国此次蜜蜂大批死亡现象相比,加拿大的情况要好的多,在4月底媒体报导的蜜蜂业损失80~90%,事实上这个数字只是个别蜂场出现的情况,大部份地区没有这么严重。如在阿尔伯特省,蜜蜂的死亡数量平均在50%左右,而在卑诗省,蜜蜂的死亡数量也只是比往年的平均数量稍高,约在20%左右。
紧接着在远隔大西洋的欧陆也发现了蜜蜂突然大量消失的现象,甚至连英国也开始出现。英国养蜂业者发现,在没有疾病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大量蜜蜂舍弃“家园”而去。苏格兰养蜂人协会第五分会的贾尼斯?弗内斯说,蜜蜂有时候会在秋天离开蜂巢,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但在2007年出现大量的遗弃蜂巢现象,则是极端罕见的。贾尼斯指出,他们发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蜂群本来好好的,才过了一个星期后,整个蜂巢就忽然净空,里面并没有留下太多死蜜蜂。而最诡异的是,离开的蜜蜂们居然遗弃了还没有发育成熟的蜜蜂和蜂卵,这完全违背它们哺育幼蜂的本性。在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蜜蜂失踪现象似乎也在迅速蔓延中。西班牙目前已有报告显示数千个蜂群失踪,瑞士也大约有40%的蜜蜂失踪或死亡。
国际间的政府机构、科学家、农人与一般的社会人士,都关注起这个问题,美国农业部官员凯尔?雷克斯罗德指出,美国各地的蜜蜂养殖业者所报告的蜜蜂不明消失比例从30%增加到90%。巨大的蜂群损失不仅令蜂农欲哭无泪,而且也严重威胁到以蜜蜂授粉为主的美国农业。美国国会曾就此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美国政府也一直在调查原因,希望能尽速找出解决之道。其后在加拿大、欧洲甚至亚洲,也纷传这种所谓的“蜂群衰竭失调”现象,一时之间,似有蔓延全球之势。亿万蜜蜂回不了家,成为热门话题,也造成部份蜂农、果农及相关产业人士的心理波动。
突然间,人们仿佛发现了蜜蜂与我们的生活,甚至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经过专业研究,蜜蜂不明消失的主要可能肇因不论是农药、基因改造、压力、电磁波或是全球暖化,都脱不出人的因素,似乎人们反而扮演了蜜蜂消失的幕后黑手!
在人类今日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超过1000种以上需要靠蜜蜂来授粉,却是不争的事实。包括欧洲和北美的全球大部份农作地区,蜜蜂都是农夫最仰赖的最主要授粉昆虫。蜜蜂的授粉对于农作物、果园、濒危物种保护、城市园艺以及生态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蜜蜂的大量失踪,意味着蜂蜜产量的减少,蜂蜜价格的上扬,随之将波及食品业(尤其是糕饼类)与中老年补品产业。
养蜂专家表示,冬天过后,蜜蜂原本就会有一定比率的死亡,这属于自然淘汰,平均来说,会有20%蜂农遭受损失。若一旦遭受损失的蜂农超过20%,情况可能就有异常。5月份正值花粉传播季节,尼加拉瓜瀑布地区的果农,正焦急地向其他地区的蜂农借用蜜蜂来传播花粉。如果没有蜜蜂传播花粉,今年的果实收成将受到严重影响。
蜜蜂为什么消失?
世界各地发生的这一连串蜜蜂失踪现象,令蜂农与科学家百思不解。如果这些蜜蜂是因农药中毒或在寒冷的天候下死去,它们的尸体应该会出现在蜂箱周围。如果是遭遇天敌(胡蜂或虎头蜂)的攻击,也会在授粉区发现它们的残骸。如果它们是因为受到什么威胁而逃走,以它们恋家的特性,也绝不会单独将蜂后与幼蜂留下,因为工蜂若不归巢,留在巢内的蜂后和幼蜂都会饿死。
美国国会最近针对“蜂群衰竭失调”的现象举行了听证会,美国农业部长约翰斯说:“这个危机可能灭绝依赖蜜蜂授粉的农作物。”议员们一致促请政府提供更多款项进行研究。据美国国会调查表示,蜜蜂每年对美国食物供应的贡献价值高达150亿美元,为此,科学家正积极了解导致蜂群消失的主因。巴西和欧洲的专家也加入美国农业部位于华府郊区的蜜蜂实验室,
天辰会员平台
协助解开谜团,另外6月24日~30日还将在华盛顿举行国家授粉周。
有关蜂群衰竭失调的原因推论极多,但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支撑。其原因有营养失调、基因改造作物、电磁辐射、杀虫剂或农药、病毒与真菌、气候暖化等,都可能成为蜜蜂可能的潜在“杀手”。然而直至今日,依然没有人能够肯定说出蜜蜂失去方向感、无法回巢的确切原因。
神经中毒
加拿大安大略省养蜂专家杜森推测,美国成年蜜蜂消失的原因可能与神经中毒有关,而导致蜜蜂神经中毒的最可能原因又与杀虫剂使用有关。杜森经营的蜂蜜公司目前正接受安大略省政府委托,研制一种可以抑制虫害,又不伤害蜜蜂成长环境的产品。加拿大方面的专家群,对于造成蜜蜂失踪现象的诸多揣测,认为可能是杀虫剂过度使用的结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昆虫毒理学家克里斯?莫林教授似乎也支持这项说法,并做出了推测:蜜蜂最可能的致死原因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种特殊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够经过植物的整个循环系统,传递到植物新长出的叶子或花朵里,而蜜蜂在采蜜时遭到了这种特殊物质的感染。新烟碱类杀虫剂就是这种可以在植物体内畅行无阻的化合物,农民通常使用这类化学药物灭除农作物害虫,预防白蚁、保护高尔夫球场草地等。
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应用最广泛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益达胺”。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法国科学家已经发现,益达胺虽然不会导致蜜蜂死亡,但是会伤害蜜蜂的神经系统,导致蜜蜂迷失方向、无法回巢,最后在寒冷的户外死去。
营养失调
天生万物,自有其不可思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彼此互相关联也互相影响,蜜蜂在人类食物链上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它们是上千种水果、蔬菜、鲜花和谷物的主要授粉工。有鉴于此,2006年底美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农业过度依赖蜜蜂,希望可以引进更多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近几年来,蜂群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蜜蜂从大自然的采蜜工转型成替人类服务的授粉工,一年到头被蜂农装在大卡车上辗转各地进行有偿授粉与生产蜂蜜,这着实让蜜蜂疲累不堪。为了让蜜蜂有体力干活,养蜂人用人造养料、能量饮料和高机能食品的混合物来喂养蜜蜂,但这些不自然的添加物都可能会对蜜蜂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蜜蜂最天然营养的食物是它们的蜂蜜,并非这些营养剂。
此外,有些养蜂场为了避免蜜蜂生病,让蜜蜂吮吸多种抗生素以抗拒感染,但却因此干扰了蜜蜂内脏里的天然细菌。这些细菌的作用是协助把花粉发酵,制成蜂群食用的食物。一些科学家认为,缺乏天然食物并非蜜蜂失踪的主要原因,但是人造食品、基因改造作物到底有没有害死蜂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病毒与真菌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于今年4月份宣布,他们已经找到引发这场蜂群消失的可能致病因子:东方蜂微粒子虫。微粒子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寄生在昆虫和鱼类体内,已知有50多种。蜜蜂微粒子虫寄生于成蜂的消化道,罹病蜂往往因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而死去。不过领导研究的生物化学教授狄瑞西表示,这项发现仍属初步阶段,研究人员采样的罹病蜂只限于麦瑟德郡的勒格兰德一地。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昆虫学家考克斯?福斯特正率领一个小组调查蜜蜂失踪的原因。他们从病蜂体内发现到好几种不知名的微生物组织,这意味着蜜蜂的免疫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遭到了弱化。他们还在这些蜜蜂的体内发现了一些真菌,在人类艾滋病患者的体内,同样也能发现这种真菌。对此,福斯特认为这很不寻常。他强调,东方蜂微粒子虫可能只是许多病因之一,目前尚不能排除杀虫剂、食物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电磁辐射
德国蓝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蜜蜂若靠近电线,行为就会改变。一项规模有限的新研究显示,蜂巢附近若有手机,蜜蜂就会拒绝回去,显示手机也可能是造成蜂群崩解失调的原因。科学家分析说,手机发出的辐射会扰乱蜜蜂的导航系统,使这些恋家的蜜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昆虫生态学家巴伦鲍姆认为,蜜蜂的失踪显示其定位和导航功能遭到破坏。针对手机电波的干扰因素,科学家在美国几个州已经发现,大量频繁使用手机的地区,与发生大量蜜蜂弃巢不返的失踪情况有关(以生物常识判断,蜜蜂返巢是以其本身的电波为判断方向依据,其受手机电波干扰的可能性相当大)。
苏格兰养蜂人协会第五分会的贾尼斯?弗内斯表示,他的一位养蜂朋友就坚持认为,这和手机辐射有关,因为蜜蜂对于这种辐射是非常敏感的。
气候暖化
对于台湾宜兰地区数百万的蜜蜂消失,中兴大学退休讲师陈昭钧怀疑,蜂群消逝与气候暖化、蜜蜂导航系统错乱有关。他说,每只蜜蜂身上都有导航系统,蜂箱或蜂巢对于蜜蜂而言就好比是塔台或灯塔。曾在兴大讲授蜂群管理学、养蜂学的陈昭钧指出,蜂群外出采蜜,会利用太阳的偏极光或地表地形、地物去判断;国外研究出蜜蜂体内有类似磁铁的矿物质,像指南针,能指引蜜蜂返家。
陈昭钧认为,蜂农放置蜂箱时,会避开施洒农药的果园区与电磁波的干扰区,这两者引发蜂群失踪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但近来天热,有时突然雷雨交加,气候变化两极之下,容易误导蜜蜂判断,打乱它们的导航系统,使蜂群的活动作息受到冲击。他希望蜂群大批消失只是个案,否则对生态环境将是重大警讯。
气候暖化似乎是最常被用来解释台湾各地频传大量蜜蜂离奇失踪的原因。宜兰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陈裕文也表示,气候暖化会造成蜜蜂生理时钟大乱,寿命变短;但也不排除暖冬花开的特别茂盛,蜜蜂忙着采蜜,体力不胜负荷,导致过劳死亡。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蜜蜂丧失认巢能力而大量突然死亡的类似事件。
蜜蜂在学术、经济、生态上的重要性,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目前全球以蜜蜂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杂志超过100种,论文每年1000余篇。但对于蜜蜂集体消失的原因,目前没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万一蜜蜂哪天都消失了我们怎么办?”
爱因斯坦预言与蜜蜂神秘消失之谜:
爱因斯坦说过,蜜蜂一旦绝灭,人类的末日指日可待。
奇怪的是,在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蜜蜂到处飞舞,到处采蜜,没有一点衰亡的迹象。爱因斯坦如何已经预感到不祥的事会在蜜蜂身上发生,爱因斯坦的话是预言还是忠告?
爱因斯坦去世半个世纪以后,蜜蜂正大批大批的死亡,神秘的、不留踪迹的消失。这里要说的是两个养蜂人的真实遭遇。
汉克白格去年十月的一天看到发生在眼前的景象时瞬间联想到好莱坞影片中的灾难镜头,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些成天在他眼皮底下飞来飞去的工蜂突然间消失了,三千只蜂箱中只剩下一些蜂王和它们下的卵!汉克白格,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职业养蜂人,立刻把这一罕见的情况告知了昆虫学家高科夫斯德。随后传来的消息更令人悲观,在全美国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欧洲也不例外。意大利养蜂人帕纳拉在去年四月八日发现他多年经营的蜂箱突然在一个早晨空空如也,帕纳拉在随后的日子止不住地给同行们打电话,蜂箱空了,留给他的是一种巨大的空虚感,三十年的辛苦一夜蒸发,他希望从同行那里得到少许的安慰。然而,从同行那反馈回来的信息更让他茫然,大家的情形相差无几。
有关大批蜜蜂失踪的新闻最近登上了欧美各媒体的版面。仅以法国为例,世界报,费加罗报,解放报,新观察家都有长篇的专题报道。新观察家的标题是 : 蜜蜂失踪。引题有点骇人听闻 : 没有蜜蜂,人类也不会幸存!世界报的标题是 : 人导致蜜蜂生病。
美国在七十年代,法国在六十年代就出现了大批蜂群神秘失踪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最近两年达到了高峰。而且涉及大量的野蜂,全世界共有两万多种野蜂,去年英国与荷兰科学家的研究已证明野蜂正在加速绝灭。科学家们现在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传粉昆虫至少正在美洲和欧洲大陆衰落。问题在于,百分之八十的植物离不开昆虫传粉,四分之三的像蔬菜、生产百里香以及月桂树的调料型植物都离不开昆虫传粉,打个比方,人每吃三口东西其中就有一口离不开昆虫传粉。离开昆虫传粉,许多植物就会绝灭。而家蜂和野蜂是所有传粉昆虫中的冠军。
科学家指出,蜜蜂衰落与农作物广泛使用杀虫剂有直接的关系。早期使用的杀虫剂,毒性很大,法国在八十年代已禁用。新一代据说毒性很轻的杀虫剂问世后情形变得更复杂,以往蜜蜂中毒后死在蜂箱里,现在则是集体迷失方向后消失在大自然里。由于养蜂人拿不出它们死于中毒的证据,企业家以没有科学根据证明产品有害继续生产,农民则继续使用。直到2004年,两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才在西方国家被彻底禁用。
不过,蜜蜂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蜜蜂衰亡的问题已经全球化。已经不是废除一种化学产品或消灭一种病毒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危害蜜蜂的寄生虫正在一些国家肆虐,另外,蜜蜂对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气候的变化减少着植物中的花蜜,直接影响着蜜蜂的食物来源。动物栖居地的缩小,小块农田以及绿篱的消失,都直接影响到蜜蜂的生存。从一定意义上讲,蜜蜂生病病于现代化以及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化、大规模农业和环境污染。
也许爱因斯坦的预言不会应验,有一天蜜蜂消失了,人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人能生活在一个没有鲜花,没有果实,没有蔬菜,没有多少香味的世界嘛?
我国本土蜜蜂中华蜜蜂受到严重危害
蜂王浆、蜂蜜等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市场上出售的蜂蜜大多数产自西方蜜蜂。自中国引进西方蜜蜂一百多年来,我国本土蜜蜂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受到严重危害,其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中蜂“节节败退”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的杨冠煌告诉记者,西方蜜蜂是东方蜜蜂近缘种的品种(亚种),包括意大利蜜蜂、欧洲黑蜂等。最早引进西方蜜蜂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俄罗斯移民将欧洲黑蜂引进新疆伊犁地区和东北边境。引进西方蜜蜂主要是看重了它取蜜容易,产量高;不逃亡,便于人工繁殖等特点。
引进西方蜜蜂后,西方蜜蜂在一些农村迅速扩散,导致中蜂分布区域迅速减少。新疆和大兴安岭地区中蜂相继灭绝,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已没有农民传统饲养的中蜂了。目前,西方蜜蜂在全国分布(西藏除外)的总群数约500万群。而目前饲养中蜂群不足100万群,山林中已很难找到野生中蜂群了。
中蜂为何不敌西方蜜蜂
为什么东方蜜蜂“打”不过西方蜜蜂呢?有专家认为,盗蜂行为是西方蜜蜂毁灭中蜂的直接手段。蜜蜂属各种类都具有在蜂群间互相盗蜜的行为,这称为盗蜂行为。这种行为若发生在同种蜂群间,由于各群守卫蜂的把守,盗蜂多数被驱逐或被厮杀,很少造成危害。但中蜂群不能完全识别西方蜜蜂种的盗蜂行为。比如,意大利蜂到了中蜂蜂巢的门口,先振动翅膀,中蜂就让它进去了,因为意大利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与中蜂的雄蜂翅膀振动频率有点相似,中蜂就误认为它是雄蜂了。西方蜜蜂的盗蜂行为最终使蜂巢“失守”,中蜂会因无蜜源可采集,无法度过冬季而死亡。中蜂蜂王也会被西方蜜蜂杀死,蜂王的死会造成蜂群的灭绝。
杨冠煌说,西方蜜蜂还干扰了中蜂的自然交尾。当一个村、寨饲养的西方蜜蜂多于中蜂时,会使3公里范围内家养和野生的中蜂群的处女蜂王交配成功率急剧下降,甚至无法繁殖。
西方蜜蜂还带来了传染病。这些病在西方蜜蜂中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但传染给中蜂后,会造成中蜂大量死亡。
生态影响不可低估
中蜂的减少会降低当地植物授粉总量。因为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例如在同一采集地区,中蜂每日出外采集时间比西方蜜蜂提早和延迟2-3小时。中蜂的工蜂在气温7℃左右能正常采集活动,要比西方蜜蜂低3℃-5℃左右。杨冠煌介绍说,中蜂的减少破坏了我国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使植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影响其他生物种群的变化,比如由植物种类众多的杂木林森林向植物单调的松杉林转化;导致昆虫种类减少,使鸟类减少,从而引发虫灾。
杨冠煌建议,当前在中蜂已处濒危状况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应设立自然保护区。此外,应积极探索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西方蜜蜂的高产性能,如分泌王浆、采集蜂胶等基因转入中蜂。
有人作过统计,每消失一个物种,就可能危及20-30个物种的生存。拯救中蜂不仅是拯救这个单一物种,更有利于保护多个相关物种的生存环境。